(一)加强审计制度建设。根据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完善学校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积极落实本部门的具体整改措施,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路线观念。
(二)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根据市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建立“审计日志”制度,实行审计项目质量全流程控制;加强对工程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量化管理和指标分析;以检查、考核和评比为抓手,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稳步推进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结合我校实际,会同科研处、社科处、财务处等部门,建立学校科研经费审计协调机制,制定学校科研经费审计实施办法,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科研经费项目审计工作,逐步扩大审计范围,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四)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努力营造良好审计环境,逐步开展审计调查和绩效审计;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关注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的各项改革举措,更多地从体制、机制、制度的层面分析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不断提高学校资金和资源合理配置的能力。
(五)继续做好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学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年度工作计划,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结合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审计结果运用和审计公告制度,加强对审计整改的监督;积极探索社会中介审计和内部审计多方式结合的审计模式,努力破解人手少、任务重的现实难题。
(六)加强对学校基本建设投资的审计工作。规范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和职责,加强各环节的风险控制;完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管理办法,建立审价事务所例会制度,强化对审价事务所的跟踪质量;建设工程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
(七)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以教育审计学会《教育系统审计信息化研究》课题研究任务为契机,完成学校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学校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构建审计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使我校审计信息化水平得到较大地提高。
(八)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干部培训实施方案(2014-2017年)》的文件精神,进一步重视审计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训、挂职锻炼和实施业务主管岗位责任制等方式,鼓励审计人员加强对科学知识和审计业务学习,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学校发展要求的专业强、作风实、能奉献的审计队伍。